2017年12月11日

2018年出口怎麽看?

 核心觀點:

  預計2018年凈出口對GDP的貢獻與2017年持平。我們預計2018年全球GDP增速略高於2017年,而全球貿易量也將一致出現更高的增長。隨著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杠桿率的築底、回升,全球貿易的結構性因素將出現積極變化,貿易彈性將繼續上升。因此,我們看好中國出口改善的持續性。不過,貿易價格對出口規模的貢獻將下降。綜上,我們認為出口在2018年仍將保持強勁,預計全年出口增速為6.5%,其中數量、價格貢獻分別為5.5%,1%,凈出口對於實際GDP的貢獻約為0.3%,與2017年基本持平中潤按揭服務提供公屋加按、居屋按揭服務及加按服務。由專人代辦、協助跟進所有程序及手續,低息免地價。中小企業更可憑居屋、公屋按揭服務獲得資金支援,還款期更有彈性,方便解決不同財政困難為業務拓展籌劃更多。。

  市場低估了出口的重要性。出口的重要性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整體上支撐中國經濟的“韌性”。2017年出口交貨值占制造業GDP比重一直在50%以上。出口交貨值在部分行業主營業務中的占比高: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出口占比高達48%,勞動密集型產品(文工體娛樂用品、皮毛鞋、紡織服裝、家具)占比均在20%以上。二是,出口改善有利於企業盈利的持續回升,明顯緩解了過去幾年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壓力。三是,出口持續改善給未來制造業投資回升提供動力。我們在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鐵路船舶航空制造、儀器儀表制造等多個行業觀察到投資與出口增速同向變化的特征,這些行業的投資在2017年已出現回升。

  “東方不亮,西方亮”,全球化為具有比較優勢的中國企業創造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在生產成本上升背景下,健全的基建以及人才、研發、創新帶來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是中國出口未來的發展方向。根據張斌等的研究,危機後我國出口附加值率上升最快的行業是橡膠制品、專用設備制造、塑料制品、電器機械及器械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這些體現出升級特征的行業也正是在2017年的貿易復蘇中增速最快的行業,突顯了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比較優勢之所在,也是在全球占有份額最有可能出現提升的行業。

  顯著受益於出口持續改善的三個投資方向:(1)在總量上,全球貿易復蘇之下,航運、港口、集運明顯受益;(2)出口改善疊加制造業升級,機電類高端制造業和塑料橡膠制品出口有更大增長彈性:主要涉及汽車制造(如部分零部件廠商)、儀器儀表制造、計算機、通信(如5G)、電子設備制造業;(3)出口訂單對家用電器、家具制造業的帶動作用將突顯在尖沙咀酒店眾多的同類服務中,酒店始自身的品質與招牌值得為廣大的消費者所信任。選擇適合的酒店要從服務品質以及交通的便利性上去進行判斷,因為旅遊出行重視的就是行程的流暢性。選擇好評價的酒店能夠更加有效的滿足各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服務品質也被大家所公認的優質。。

  以下為正文內容:

  一、2018年出口怎麽看?

  從過去看,中國出口始終是全球貿易的一部分,在已經深入融入全球鏈條後,中國出口狀況也不可能脫離全球形勢的變化。我們對於2018全球經濟增長保持樂觀的態度,預計發達國家相對平穩,新興市場將繼續展現出更強的活力,IMF預測,2017年、2018年全球GDP為3.6%、3.7%,我們也預計2018年全球GDP增速略高於2017年,而全球貿易量也將一致出現更高的增長。


  同時,隨著全球性的經濟復蘇,全球貿易的結構性因素也出現積極變化。雖然特朗普對於中國貿易的態度仍然值得擔憂,但整體而言在需求上升後,與自由貿易相悖的逆周期調控政策將放緩,貿易摩擦有望減少,2017年WTO已經觀察到亞洲區域內的供應鏈呈現出更為活躍的狀態。2017年貿易量增長/GDP增長已經由前幾年的1.0水平跳升至1.3,預計2018貿易彈性將繼續有所上升。


  這種彈性上升背後的重要原因是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杠桿率的築底、回升,這意味著外需回升具備中長期邏輯,因此我們看好中國出口改善的持續性。2001年以來中國出口的崛起伴隨著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杠桿率的提升,這不但促進我國出口高速增長,也推動國際貿易分工的深化,形成了以歐美發達經濟體為代表的凈消費型經濟體和以我國為代表的凈生產型經濟體。換言之,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杠桿率的高低與我國出口增速息息相關;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私人部門的去杠桿進程顯著相關導致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出現顯著下降;到2014年前後,凈消費型經濟體的私人部門杠桿率趨於穩定,美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在2012年就開始築底,家庭部門則在2016年開始築底。另一個規模可觀的加杠桿力量來源於除德國以外的歐元區。隨著2017年以來的經濟復蘇,該地區私人部門杠桿率回升趨勢也在形成之中;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杠桿率觸底回升意味著海外需求有望出現系統性的回升,也就是說,我國出口回升基礎更加牢固,回升具備更長的持續性。


  不過,貿易價格對出口規模的貢獻將低於2017年。出口作為名義值,受到價格因素的影響,2017年貿易價格明顯提振了出口規模,2018年這一因素整體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不過,基於目前的狀況,供給側改革對於國內價格的擡升作用可能已體現得較為充分,預計價格因素對2018年出口的貢獻度小於2017年。2017年以來南華綜合指數的月均同比漲幅在30%以上,PPI月均水平在6.5%左右,我們估算出口價格的上升對於全年的出口規模貢獻為3%。我們預計,2018年PPI增速將回落至3.0%左右,南華綜指的月均同比漲幅在10%左右,預計2018年出口價格因素的貢獻將下降至1.0%。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出口在2018年仍將保持強勁,預計全年出口增速為6.5%,其中數量、價格貢獻分別為5.5%、1%,凈出口對於實際GDP的貢獻約為0.3%,與2017年基本持平。


  二、三個角度看出口有多重要?

  2017年的出口改善或許提醒了我們,金融危機後出口持續低迷導致我們低估了出口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

  (1)2017年,出口交貨值占制造業GDP比重持續在50%以上(截至2017Q3為54%),出口對於制造業對應的工業生產和需求仍然影響顯著;凈出口對於2017年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顯著:相較2016年的負向拉動-0.4,凈出口對2017年的拉動為0.2-0.3%,是邊際正向變化最為顯著的需求項,是經濟增長超預期的主要動力。更進一步看,出口改善帶來了制造業企業收入和利潤的提升,從而明顯緩解了過去幾年制造業企業的壓力,也使得“地產投資下滑—上下遊低迷—政策放松”的邏輯一定程度上失效。

  (2)以出口交貨值在各行業主營業務中的占比來看,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出口占比高達48%,勞動密集型產品(文工體娛樂用品、皮毛鞋、紡織服裝、家具)的出口占比均在20%以上,出口在各行業的占比既表明出口對各行業的影響不同,也突顯了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比較優勢之所在。


  (3)出口持續改善可能為未來制造業投資改善積蓄動力。雖然當前出口改善並沒有帶來制造業投資的大幅度上升,但這是由於出口對投資的帶動是間接的,當出口需求接近或超越現有的產能,才能夠帶來顯著的產能擴張和制造業投資,這意味著出口改善的持續性對於未來的制造業投資意義重大。2014-2016年出口的低迷意味著制造業可能留存一些過剩,但這一情況隨著出口較為持續的復蘇將會改變,出口對投資的帶動也將更強,仍應主要關註出口占比較高的行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鐵路船舶航空制造、儀器儀表制造在過去的投資與出口增速較為一致,2017年的投資也出現回升;家具制造業雖然2017年的投資回升,但過去來看和出口的相關性不高;其他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投資也目前仍維持低迷。


  三、中國出口的未來在哪裏?

  “東方不亮,西方亮”,全球化為具有比較優勢的中國企業創造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在《疾風知勁草——2017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展望》中我們已經強調,中國出口競爭力仍然強勁。生產成本、貿易成本、生產效率和實際匯率是出口競爭力的四個決定因素,對中國出口競爭力的擔憂與土地、人力等生產成本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實際匯率上升關系密切,但是貿易成本和生產效率方面的積極變化往往被忽略:健全的基建等有助於降低運輸、物流成本,研發、創新帶來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代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而這也是中國出口未來的發展方向。

  加入全球貿易鏈條初期,中國憑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全球價值鏈中參與分工,中國制造業在這幾年迅速發展,但從全球分工視角的微笑曲線看,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承擔了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狹窄的組裝等部分,而附加值較高、利潤空間大的部分,如新產品開發、零部件生產、品牌和服務等技術環節和營銷環節則被發達國家占據。中國出口升級的方向是向微笑曲線兩端移動,獲取更高的附加值。從貿易方式看,金融危機後,我國的一般貿易出口比重由危機前的44%攀升至56%,體現了附加值低的組裝部分被更多的生產和整體銷售所取代的大方向。


  從結構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優化,電子技術、生命科技類產品的占比上升相對顯著。對比2010年和2016年的產品出口結構,發現總體結構的變化相對較小,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占比基本穩定在28-30%水平,其中電子技術、生命科技類產品的占比上升顯著,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這一歷來比重最大的類別則有所下降,這一部分涉及較多的加工貿易出口,也是過去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被認為附加值較低的原因。


  此外,張斌、王雅琦、鄒靜嫻(2016)對於制造業升級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出口附加值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出口附加值率上升主要來自加工貿易內部出口附加值率的提升以及加工貿易占總出口比例的下降,

  出口附加值率上升主要來自行業內效應,指更多的國外進口中間品被國內生產中間品替代,意味著中國制造業企業把研發和技術進步的力量主要放在了更進口中間品替代,而不是出口新的產品。

  第二,後危機時代與前危機時代相比較,出口附加值率上升最快的行業是橡膠制品、專用設備制造、塑料制品、電器機械及器械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上述的行業也正是在2017年的貿易復蘇中增速最快的行業(排除受原材料價格影響很大的類別),即這些體現出升級的行業也正是在出口改善中增長彈性更大的行業。



  根據德勤收集全球逾500名制造業高管的反饋所發布的《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來看,繼2010年和2013年之後,2016年中國第三次被列為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中國的優勢主要來自於五方面:高研發支出、低成本與政府支持的先進的電子制造業、中產階段擴大形成強大的國內產品消費需求、強大的原材料供應基地、具競爭力的物質基礎設施。

  由下圖可見,至少在制造業企業高層的眼中,中國當前所處的位置是,和美日德相比,成本競爭力非常強,但軟實力明顯不足;和其他新興市場比,軟實力較強;未來,人才、創新、制度性因素、基礎設施的改善才是中國制造業升級、與發達國家抗衡的根本。


  四、出口持續改善帶來的三個投資方向

  (1)全球貿易復蘇之下,航運、港口、集運明顯受益。港口吞吐量、集裝箱運價與出口增速高度相關,出口回暖帶動港口、集運行業盈利改善,

  油價及其他大宗商品貿易量價回升提振幹散貨船(大宗商品相關)、油船(原油相關)和相應運價,有助於航運和船舶板塊復蘇。


  (2)出口改善疊加制造業升級,機電類高端制造業和塑料橡膠制品出口有更大增長彈性:在出口復蘇的大背景下,我們發現汽車制造(如部分零部件廠商)、儀器儀表制造、計算機、通信(如5G)、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改善最為顯著,相對其他傳統行業,這些高端制造業出口大增不僅是外需改善的體現,也反映了隨著比較優勢擴大在全球份額的提升。


  (3)出口訂單對家用電器、家具制造業的帶動突顯。2017年家具制造業和通用設備制造業(冰箱、空調)。受全球貿易逐步回暖的帶動較大,預計地產銷售回落對裝修需求有滯後負面影響,屆時出口部分的帶動作用將成為確定性更高的部分業績公佈



同じカテゴリー(財經生活)の記事
 8日常習慣毀壞你的牙齒 (2018-06-20 18:44)
 孕前吃太多甜食不利胎兒發育 (2018-05-31 13:21)
 教育部:寫好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奮進之筆 (2018-02-13 13:34)
 CNNIC分析師:媒介融合進入新階段 (2018-01-31 17:48)

Posted by 霧裡看星星 at 12:51│Comments(0)財經生活
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
 
<ご注意>
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